在年初汽車降價風暴席卷大江南北之后,我國汽車市場又鬧出了“舉報門”事件。
長城汽車(行情601633,診股)實名公開舉報比亞迪(行情002594,診股)
(相關資料圖)
上午10點40分,A股尚在如火如荼交易中。我國汽車巨頭之一長城汽車“突施冷箭”,實名公開舉報新能源車巨頭比亞迪。
長城汽車在舉報信中表示已于4月11日向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、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、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遞交舉報材料,就比亞迪秦PLUS DM-i、宋PLUS DM-i采用常壓油箱,涉嫌整車蒸發(fā)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。
在舉報信結尾,長城汽車還意味深長的表示正在密切關注該案的立案及處理進展。這種借助輿論壓力施壓的舉動在我國車企發(fā)展過程中并不多見。
值得注意的是,長城汽車在聲明中表示已經于4月11日就向三部委舉報了比亞迪,而在間隔40余天之后的5月25日,長城汽車選擇通過自己官微將舉報公之于眾。
比亞迪回應:該檢測報告無效
對于“友商”的舉報行為,比亞迪也火速回應了舉報信中的內容。比亞迪表示,經了解,長城汽車所說的情況,測試車輛由長城購買、保管并安排送檢,中汽中心 (天津) 按長城的要求進行了相關項目的檢測。
比亞迪表示整個測試車輛狀態(tài)存在問題。其在回復中表示“測試車輛嚴格來說,不符合國標要求的送檢狀態(tài),即應由第三方抽樣、保管及送檢,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測試,而長城送檢的車輛在檢測時,里程僅為450-670公里?!?/p>
比亞迪表示該檢測報告無效,長城汽車不能以此作為依據。
此外,比亞迪公司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社交平臺評論:“吹滅別人的燈,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!阻擋別人的路,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!”
長城汽車為何選在此時出手?
至于為何長城汽車選擇5月25日出手將舉報公之于眾,這或許與比亞迪新車上市發(fā)售密切相關。
5月25日,是比亞迪宋Pro DM-i冠軍版新車的上市日。據據介紹,新車搭載比亞迪研發(fā)的DM-i超級混動系統(tǒng),包括一臺由比亞迪生產的1.5L四缸“驍云”自然吸氣發(fā)動機,其發(fā)動機最大功率為81千瓦。
雖然,比亞迪宋Pro DM-i新車上市,但是與被舉報的宋PLUS DM-i同屬比亞迪“宋系列”。比亞迪宣傳語給新車的定位是“宋家族新青年”。
此次被長城被舉報的比亞迪“秦”、“宋”是比亞迪最為暢銷的車型。今年前4月,比亞迪秦PLUS合計銷量達到11.92萬輛,占到比亞迪前4月整體銷量的15.64%。而宋PLUS前4月合計銷量更是達到12.75萬輛,銷量占比為16.73%。兩款車型合計占到比亞迪銷量近1/3。
實際上,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在電混技術上互為競爭對手。
在今年3月,長城汽車曾發(fā)布,Hi4(H,Hybrid代表混動。i,intelligent代表智能。4,代表4WD四驅系統(tǒng))智能電混系統(tǒng)。
當時,長城汽車方面稱,全新Hi4包含兩套動力總成,系統(tǒng)功率高達340kW,覆蓋A-C級車型,系統(tǒng)包括1.5L/1.5T兩款混動專用發(fā)動機,油耗能夠降低6%-7%。當時,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透露,2024年底前長城汽車幾乎所有車型標配Hi4技術。
而比亞迪早在2008年便研發(fā)第一代DM系統(tǒng)F3DM,并實現量產。比亞迪在聲明中直言,“作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企業(yè),在插混技術上有二十多年的積累和迭代,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簡單?!?/p>
長城汽車為何選擇向比亞迪“開槍”
為何長城汽車選擇向比亞迪“開槍”,這與我國新能源(行情600617,診股)汽車背后的市場份額密切相關。
據今年1-4月,比亞迪方面,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76.2萬輛,同比增長94.5%。市場份額占比34.3%。分車型來看,純電車型銷量36.9萬輛,同比增加83.9%;插混車型銷量38.84萬輛,同比增加104.9%。
特斯拉1-4月銷售新能源汽車30.5萬輛,同比增長66.1%,市場份額占比13.7%;上汽1-4月銷售新能源汽車20.6萬輛,同比下滑10.2%,市場份額占比9.2%;廣汽1-4月銷售新能源汽車13.5萬輛,同比增長110.9%,市場份額占比6.1%;長安1-4月銷售新能源汽車10.8萬輛,同比增長90.6%,市場份額占比4.8%。
而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車方面則相對落后,其前4月累計銷量31.31萬輛,同比下降7.18%。其中新能源車前4月累計銷售4.27萬輛。
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(xié)會根據同期新能源車市場份額排名,比亞迪市場份額為34.3%,排在首位。緊隨其后的是特斯拉,市場份額為13.7%,而長城汽車則排名第十。
今年以來,我國汽車行業(yè)競爭加劇,各大車企已經內卷到極致!從東風集團打響降價第一槍,到如今的舉報門。各大車企之前“旱澇不均”,比亞迪今年一季度業(yè)績大爆發(fā),公司實現營業(yè)收入1201.74億元,同比增長79.83%;歸母凈利潤達41.3億元,同比增長410.89%。
而長城汽車業(yè)績則遭遇“泥石流”,今年一季度,公司實現營業(yè)總收入290.38億元,同比下滑13.63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.74億元,同比下滑89.34%。
造成雙方業(yè)績“南轅北轍”的重要原因就是雙方新能源車競爭能力的差異。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55.2萬輛,同比增長92.81%,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從去年同期的24.67%增長至37.75%。而長城汽車仍處于產品結構調整期。
長城汽車、比亞迪320億元A股市值縮水
值得注意的是,在“舉報門”事件發(fā)聲后,引起A股市場一片騷動。長城汽車、比亞迪午后雙雙跳水,長城汽車一度大跌逾7%,比亞迪也跌超2%。
截至收盤,長城汽車下跌6.17%,報24.80元/股,市值蒸發(fā)超137億元。而比亞迪下跌2.41%,報255.60元/股,市值蒸發(fā)超183億元。
因為舉報門,二者320億元A股市值縮水。真是車企打架,最終股民買單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亞洲晚報網版權所有 備案號: 京ICP備2021034106號-51 聯系郵箱:5 516 53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