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單位,最盼過周四。為什么呢,因為食堂吃包子
為了照顧大眾的口味,一般包兩種:肉包和素菜包。
素菜包尤其受到大家的歡迎。因為機關(guān)工作,久做不動,加上應(yīng)酬比較多,濃油赤醬吃多了,大家都想換換口味,吃點兒清口的。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到飯點我就第一個往食堂沖,唯恐搶不到素菜包。
餡料反復(fù)就是那幾種:胡蘿卜素,韭菜雞蛋餡兒,豆腐粉條等等。
食堂的包子,皮厚餡兒少,味道中規(guī)中距,很難吃到讓人驚艷的效果,就是安慰一下嘴巴而已。
我對包子的偏好,源自母親的愛少小離家,在外求學(xué)或者工作,回到家里,無一例外母親會蒸一鍋大包子等著我,好像我在外面吃不飽飯似的。
后來參加工作了,每到周五,就盼望著周末回家。
母親做的包子,料足味美,個個溜圓如小豬,咬一口流油。吃完包子,盤子底汪著油,凝固成一塊塊白色的油斑。
吃完臨走再提上滿滿的一兜,放在冰箱里能吃好幾天,直到下一個周末再續(xù)上。
為了不讓自己的體型變成包子,我要求母親做素菜包。
母親的素菜包一點也不素她怕蔬菜味淡,更加精心制作:豆腐蒸熟,切成小丁用油炒至金黃,拌上胡蘿卜丁、香菇、粉條,各種調(diào)料一并放入拌勻,那滋味就是素包中的普拉斯。
后來我結(jié)婚成家,久不回去,定會接到父親電話:“你娘蒸了饅頭,抽個空來拿吧。”
我知道,這是二老想念我們了隨著父母年事已高,姊弟幾個成家立業(yè),母親最開心的就是變著花樣蒸饅頭,烙菜餅,蒸花卷,蒸包子,我們每次回家都要大包小袋拎回一堆塞進冰箱,從未斷頓。
每次我都會數(shù)落母親:以后不要蒸了,我們買著吃很方便的。每次蒸一大鍋,累得腰酸背痛的,何苦呢?”
母親還是樂此不疲。
或許,她老了,再也不能為兒女做些什么,唯一能做的,只有這一粥一飯的關(guān)愛了。
每次我都會說;真好吃!并盡量多吃點兒,母親看著我們吃得歡,就會笑得那么開心。
母親的蒸包成了我的心頭念。
多種原因,2年沒吃了。
跟女兒小聚,周末閑著無聊。女兒忽然說:我想吃包子,媽媽,咱們蒸包子吃吧?我說:我從沒包過,要不試試?
女兒欣然,說:我在減肥,我們吃素菜包吧。
說干就干,打開冰箱,拿出一把菜芯,洗凈切碎。
鍋內(nèi)多放點油,三個雞蛋打散加入油鍋,炒熟攪碎。
放涼后加入切碎的菜芯,放入蝦皮、花椒粉,加入兩勺醬油,拌勻即可。
全麥面粉已經(jīng)發(fā)酵好了。
母女倆一起動手,現(xiàn)學(xué)現(xiàn)做,一邊聊天,一邊忙乎,你說我的包子丑,我笑話她包得不嚴,嘻嘻哈哈,一會兒就包好了。
按照說明,上鍋15分鐘,熱氣騰騰的蒸包出籠了。
朦朧的霧氣中,一個個蓬松飽滿,圓潤可愛,有的流出了油,有的開了口。
手忙腳亂盛到碗里,不管燙不燙嘴,輕輕咬開一個小口品嘗了一個,滿嘴都是蔬菜的清香。
這是我一生中吃過的最好吃的素菜包女兒拿了幾個,一面吃,一面贊嘆:好吃。
典型的母女賣瓜,自賣自夸。
女兒走南闖北,各地風(fēng)味小吃吃過不少,口味刁得很。她單位的員工餐補助,一個月2000元。非我的機關(guān)食堂可比,我的餐費補貼每餐才10元,吃得也比較清廉,沒什么油水。
我一直擔(dān)心自己做的飯不合她口味,但是沒想到女兒亦愛上了素菜包。
隔三差五我們都會包一次,什么蔬菜都可以,只要有油、雞蛋、蝦皮、花椒粉、醬油調(diào)味即可。
幸福的味道都是相似的,素菜的種類每次都有不同。超市里能買到的蔬菜我都嘗試做過餡料,口感各有不同,吃起來真的美味可口。
而且素菜包好吃不貴,每只成本幾毛錢,還能瘦身減肥。
一個月下來,我和女兒都清減了不少。
離開的時候,我包了一鍋,給她凍在了冰箱里,然后拿著背包悄然走了。
晚上看到她發(fā)的圍脖:媽媽給我包了一冰箱全麥低脂素菜包子,然后是悲傷臉。
我看了心里忽然一陣難過,然后自嘲道:誰知道她想念的是我還是素菜包呢?素菜包什么餡料最好吃?俗話說,眾口難調(diào),每個人口味不同,生活習(xí)慣各異,很難找到一種餡料讓大家都喜歡。
我的答案是自己調(diào)制的餡料最好吃。因為在調(diào)制的過程中,選了自己喜歡的各種青蔬,又加上愛吃的佐料,通過精心炮制蒸出來的一鍋素菜包,散發(fā)著對家人的愛意,吃在嘴里,暖在心頭。
人間煙火氣,最撫世人心。對包子的熱愛,更多的是對家庭溫暖的向往吧。自己在家做一鍋素菜包,無論什么餡料,都會吃著美味,吃著開心。
寫在最后:如果問女兒素菜包什么樣的餡料最好吃,她一定會說:媽媽做得最好吃。一如我想念母親做的蒸包一樣吧。Copyright @ 2015-2022 亞洲晚報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備案號: 京ICP備2021034106號-51 聯(lián)系郵箱:5 516 538 @qq.com